新闻动态News
公司新闻Company News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公司新闻

乐至蚕桑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

时间:2018-01-16|作者:


 

  “2013年乐至蚕桑产业总产值约4.4亿元,2017年已超过10亿元。”1月2日,资阳市乐至县蚕桑局副局长龚国在2017年的工作报告中,写下这样一组漂亮的数据。

  乐至,又称桑城,这里养蚕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期。1985年前后,乐至蚕桑种养业户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。1986年,乐至县蚕桑局应运而生。之后该县逐渐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优质蚕桑基地。

  目前,乐至全县有100余个村3万余农户从事蚕桑业。这里的桑叶还被加工成食品、药品、保健品等,远销 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产业规模大 从业农户多

  乐至气候温和、无霜期长、土质宜种性广,适宜发展蚕桑业。据介绍,1985年前后是乐至蚕桑业种植和养殖户数量最多的时期。当时乐至有17万户蚕桑种植户,占乐至所有农户的7成,蚕桑产业产值超1000万元,为乐至全县GDP的1/7,产业规模位列全省前三甲。

  龚国回忆,当时农户把蚕茧卖到缫丝厂,之后蚕茧被加工成丝绸出口到世界各地。“仅蚕茧就卖到3元每公斤,跟当时猪肉的价格相当,还不愁卖。”

  蚕桑产业的迅速发展让乐至县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那时,尽管蚕桑产业只是林业局的主管产业之一,但服务蚕桑业的公务人员比有些县的事业单位总人数还要多,最多时达到200人。“需要一个专门的部门对蚕桑产业进行规范管理。”

  1986年,乐至县蚕桑局挂牌。次年,本在林业局工作的龚国调往蚕桑局。

  “蚕桑业是绿色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,市场需求旺盛,前景广阔。”但同时,由于蚕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,外加种养蚕桑需要大量劳动力,蚕桑业难以迅速实现规模增长。“成立蚕桑局有助于引导和支持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。”龚国说。

  “蚕桑局成立后,主要做了两件事。”龚国介绍,一是制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,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。二是以乡镇为单位,组织规模化生产。 

  乐至县第一家国有蚕桑企业——红旗丝厂便在那时应运而生,该厂生产的“梅花牌”丝绸曾享誉全国。

  经过多年的平稳发展,2017年,乐至全县有桑园10万余亩,养蚕农户3万余户,年产蚕茧量5250吨,蚕桑产业总产值约10亿元。

  近5年来,鲜茧和生丝的价格不断提高,2017年这一价格更是创下史上最高。同年,乐至县童家镇五通村养蚕大户罗成吉的100余张茧卖了15万元,毛利就有10万元。

  完善产业链 开辟新市场

  1月2日,位于乐至县的四川通士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叶绿素铜钠盐生产设备正在紧张运转中。

  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心武介绍,2004年他们发现可从桑叶中提取叶绿素,合成叶绿素铜钠盐等药品原料。为此他们立即组建公司,投入千万元建设了8条生产线。2017年,该公司平均每月就有超过2吨的叶绿素铜钠盐销往澳大利亚。以每吨80万元计算,仅叶绿素铜钠盐一种产品的月销售额就接近200万元。目前这家公司的食品、药品、化妆品等产品已远销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不光通士达公司。30多年来,乐至县蚕桑局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,还不断引导企业优化产业布局、逐步完善产业链。本地著名酒企四川外交家酒业有限公司发现桑葚当中的营养价值,研发推出了桑葚酒,打开了一片新市场。与绵阳市游仙区、南充市仪陇县等蚕桑大县相比,乐至蚕桑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依靠政府扶持、企业创新的模式,发现了桑叶的药用价值,并实现工业化量产,赋予蚕桑业这一传统农业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,打开了另一片市场。据悉,如今,乐至县丝绸加工企业、蚕桑副产物加工企业等产值已达7亿元。

  不过,作为蚕桑及其延伸产业的原材料,解决桑树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乐至县的当务之急。龚国介绍,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,不少土地撂荒,现有桑树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。目前,蚕桑局已经制定规划,将打造“全省蚕桑综合实力第一县”。计划到2020年,建成优质丰产桑园10万亩,果桑2万亩,蚕桑行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。

  局长说 提高附加值 延伸产业链

  乐至县蚕桑局局长 邓华: 乐至蚕桑业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,勤劳灵巧的乐至人将这门手艺传承下来,不断发展壮大。1959年,陈毅元帅回家乡视察时,曾题诗“公社遍故乡,到处是桑园,蚕娘两万人,一年八季蚕”,盛赞乐至蚕桑的兴盛。进入新时代,面对新市场、新要求,乐至在建设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的同时,不断进行技术创新,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,延伸产业链。目前,乐至县蚕桑产业已有酒、药、茶等数十种衍生品,小小的蚕茧在这里迸发出无限生机。


上一篇: 雨露助残 护佑成长
下一篇: 重庆市茧丝绸工作会隆重召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