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News
公司新闻Company News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公司新闻

蚕宝宝住进“智能家” 巫溪蚕桑产业“破茧重生”

时间:2020-06-02|作者:转载于华龙网


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5月27日18时30分讯(记者 冉长军 陈星)5月的重庆市巫溪县菱角镇桐岭村,田野里整齐划一的桑树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,绿油油的桑叶给这个夏天带来了不少的生机。

5月24日,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深入桐岭村采访时发现,在桐岭村,桑蚕产业成了主导产业,如今村民们开始告别传统养蚕模式,更是推广智能养蚕,产值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602093956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桐岭村绿油油的桑叶。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

 

转变“丝”路结出致富“金茧”

在上世纪80年代,桐岭村就有种桑养蚕的传统,谁也不曾想到如今村民还靠着种桑养蚕脱了贫,村民陈元生就是其中之一。

58岁的陈元生,家有三口人,由于缺乏发展产业的门路,以前一家人全靠种地,作为家里的壮劳力平时只好打零工来维持生计,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2014年陈元生一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。“基本上是没得收入,地里都是三大坨也不值钱,打零工也不是长久之计。”陈元生回想起以前的穷日子直摇头。

虽然被纳入了贫困户,但他没有等着国家救济,而是脚踏实地发展产业。2017年,县林业局和菱角镇准备在桐岭村发展桑蚕产业,这让陈元生看到了希望,“在我年轻的时候,家里就养过蚕还懂一些技术。”陈元生说,得知发展桑蚕产业,他把家里的7亩地全部拿出来种植了桑树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602094007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陈元生在桑叶基地采摘桑叶。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

 

陈元生告诉华龙网—新重庆客户端记者,桑树栽植好了,第二年就开始养蚕,“蚕养三季每季养5张,每张大约收入在两千元,全年下来就有3万多。”陈元生说,收入3万多元这让他一家的生活改变了不少。

不仅如此,陈元生养蚕技术好在全村出了名,平时不仅要教其他村民养殖技术,如今他还要到村里的智能养蚕车间工作。“自己家里忙不过来就只好请人帮忙,现在在家里收入比外出打工多得多。”陈元生笑着说。

陈元生说,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自家的养蚕规模,同时在技术上还要不断的提升,还要手把手的将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。“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,我们一定努力向前跑,不能掉队。”陈元生说。

微信图片_20200602094020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桐岭村投产的智能养蚕设备。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

智能养蚕产值翻了近二十倍

在桐岭村,一栋刚修建好的智能养蚕车间成了全村最耀眼的建筑。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智能养蚕车间看到,整个车间分为小蚕共育养殖区和大蚕智能养蚕区。

“蚕卵首先空调房里进行培育,等长成熟蚕后再分盘,遇到大蚕养殖智能车间进行养殖蚕茧。”智能养蚕车间负责人韩云江告诉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记者。

韩云江说,以往村民都习惯用传统的方式养蚕,每年养蚕只能养三季产量和质量都参差不齐,智能养蚕设备的投用全年都能养蚕,“智能养蚕车间的好处就在恒温恒湿会自动调整,生产规模及效率大幅提升,产量和质量自然也会逐渐提升,人力成本反而大幅减少。”

 

微信图片_20200602094036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桐岭村智能养蚕车间。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

 

桐岭村智能养蚕车间共有2台养蚕设备,目前每批次可养40张,全年产值将达到100万余元。明年将扩大养殖规模,每批次养100张,全年产值预计将达到200万余元。“相比传统养殖方式,产值将翻十几倍。”韩云江说。

目前正在加大培训力度,让全员学会操作设备,为智能养蚕培养更多技术人员,创造更多价值收益。

据了解,巫溪县现有6个乡镇发展蚕桑产业, 1200多个农户养蚕,现有在地桑1.5万亩。2019年巫溪县林业局联合祥飞公司共同投入800余万元建设的智能养蚕车间,“目前全县现有智能养蚕车间6组,正在建设的有5组,桐岭村智能养蚕车间已经投入使用。6组车间投产后,达到满负荷运转产值将达到千万余元。”巫溪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对华龙网—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00602094051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小蚕共育区正在培育幼蚕。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

 

  该负责人还表示,智能饲养关键在于养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普及,蚕桑是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的民生产业、扶贫产业,是实现产业精准脱贫、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,要将基地建设成生产组织模式新、生产技术新、蚕桑品种新的规模化优质蚕桑基地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。


上一篇: 奉节李润常委到奉节祥飞调研
下一篇: 【“一村一品”新乡村·奉节】奉节县新民镇以特色产业破题中高山发展困局